欢迎访问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花江村位于美丽的北盘江畔,曾为滇黔交通要道驿站,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壮丽,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北盘江大峡谷的一颗明珠。为深入挖掘花江村丰富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贵州大学传媒学院星桥实践队的师生们于7月9日前往花江村开展调研。
星桥实践队首先来到花江铁索桥遗址。花江铁索桥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是全国著名的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因桥体如彩虹横卧江面,故也称为“飞虹桥”。1935年,为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北盘江安全西进。红三军团第十一团第二营及侦察排连夜奔袭铁索桥,追击溃军,在距平街约10公里,离花江铁索桥不到1公里的花江河南岸,同关岭援敌接火。最终,红军控制了花江铁索桥,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全部渡过北盘江安全通过贞丰县境的任务,给花江留下了深深的红色足迹。追忆往昔,铁索桥还凝缩了一段官民情谊。当时花江军门(军门是一个尊称,不是具体的官职)蒋炳堂为百姓修桥,桥修好后,蒋炳堂升官为提督,故也有“升官桥”之称。古有“修桥铺路,乃大善之举”,蒋炳堂因而受到花江人民的爱戴,百姓自发为蒋炳堂造像,感谢他为此地做出的贡献。
在花江大峡谷的两岸分布着大量摩崖石刻群,这里是星桥实践队参观的第二站。花江村驻村第一书记,贵州大学传媒学院教师田鑫在现场为实践队员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峭壁之上,前人印刻的文字清晰可见,笔力雄劲。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修建花江铁索桥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炳堂蒋公军门大人新建花江桥成纪》等石刻,忠实记录着花江铁索桥的前世今生,也为花江水平添了一道别致的人文景观
在花江铁索桥的南端,有着一条历经岁月沧桑的石板路,把山与山紧紧连接在一起,那便是茶马古道,也是星桥实践队的第三站。崇山峻岭中,古老的茶道沿山势盘踞而上,两岸树木葱郁,山势陡峭,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变迁的洗礼,即使繁华不再,人们仍可从开阔的古道窥见古时往来贸易的辉煌历史。
翻越重山,秀美的花江村安然卧于山间,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向人们述说着这方钟灵毓秀之地穿越历史长河彰显的文化魅力。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