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2025-11
近日,我院新闻系原主任殷志老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谢六逸新闻著述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对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传播、新闻教育方面的著述做了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与校注,是我院在中国新闻史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献资源。谢六逸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教授,创立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著述之广泛,涵盖域外文学文艺翻译、文艺理论研究、文学创作、杂文随笔和新闻理论、时事评论与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谢六逸先生曾在上个世纪40年代,受聘为国立贵州大学教授,讲授新闻学课程。殷志老师带领团队通过开展扎实的文本研究工作,系统整理了深埋于故纸堆和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历史档案中的谢六逸新闻著述。以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处获取的原初版本影印本、复印本等为底本,其他重印或再版的文本为参证文本。此外,还有部分或是谢六逸先生接受记者访谈,或以其为报导对象,且与他的新闻论述和新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相关文献。该书不仅为系统研究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提供了原始文献,还为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一审:张健二审:
2025-11
11月17日,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沙龙会,围绕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展开专题交流与研讨。会议由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主持,杨逐原教授、荆华教授作分享。会上,杨逐原围绕“选题是申报成败关键”进行深入分享,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表示,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核心在于选题质量,选题既要“顶天”,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与学术前沿,又要“立地”,回应现实问题、扎根社会土壤,实现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统一。他建议,不仅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国家话语体系与时代议题,还应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区域优势,特别是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非遗特色等方向进行思考。荆华以自己成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书为例,分享了自己撰写申报书的相关经验。她坦言,业界关注更快速的问题呈现与结果触达,而学术研究则强调科学规范、理论逻辑与方法论支撑,二者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别。学术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唐娟表示,本次沙龙旨在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学院
2025-10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传媒学院荆华教授获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该项目紧扣乡村体育文化传播热点,呼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战略要求,针对当前乡村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难题,从跨文化传播学与媒介技术学交叉视角探索创新传播机制,力求为乡村体育文化“走出去”提供务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在基层的落地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审:张 健 二审:李 霞 三审:康 莉
2025-10
2025-10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