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个人简介
刘子瑜,博士,校聘副教授。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国际传播学会(ICA)、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国际亚洲研究学会(AAS)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会员。研究涉及当代中国媒体技术、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的交叉领域,探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景观和技术话语等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在迈向数字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新现代性体验。
学术和科研简介
从学术路径上来说,我的学术训练背景集中在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和基础设施研究等方面。我的研究兴趣聚焦当代中国数字媒介技术与社会文化变迁、国家治理、地方政治经济结构等的互动与关联。以下是我过去几年的主要学术发表:
博士论文:
A Tale of the Digital: Governing China with Data Infrastructur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23. |《数字之遥:数据基础设施与当代中国治理》,明尼苏达大学,2023。
学术期刊/书本章节:
Liu, K. Z. (2024). Localizing the digital: Implementation frictions and digital governance in inland Chin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olitics. | “数字”的本地化:内陆中国的执行摩擦与数字治理,《信息技术与政治期刊》(SSCI目录一区)。
Liu, K. Z. (2024). Making the China Data Valley – The National Integrated Big Data Centre System and Local Governanc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23. |创造“中国数谷”——国家大数据一体化系统与地方治理,《当代亚洲期刊》 (SSCI目录一区)。
刘子瑜. (2022). 数据中心与媒介记忆建构.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十辑):媒介|记忆特辑 (pp. 130–153).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Liu, K. Z. (2020). From invisible to visible: Kwai and the hierarchical cultural order of China’s cyberspace. Global Media and China, 5(1), 69–85. |从隐形到可见:快手与中国网络空间的层级文化秩序,《全球媒体与中国》(ESCI目录,SCOPUS目录)。
Liu, K. Z. (2019). Commercial-state empire: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on social surveill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7(1), 3–29. |商业-国家帝国:当代中国社会监控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传播政治经济学》(IAMCR会刊)。
学术服务
担任S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当代亚洲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中国期刊),SSCI二区期刊Television & New Media(电视与新媒体)审稿人。
其他服务
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之外,我也积极参与学术界的社会服务与大众讨论。我先后在包括世界传播学学会年会(ICA)、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年会(IAMCR)、美国传播学学会年会(NCA)、国际亚洲研究学会亚洲会议(AASinAsia)等顶尖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论文报告。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与公众讨论。例如,我为主流媒体《信睿周报》撰稿,向社会大众普及媒介基础设施相关的传播学知识。我参与国内著名青年策展人龙星如和当代艺术家贺子柯联合策划的西南中国基础设施调研项目“云下贵州”,并未其出版物撰文。我期待未来组织和参与更多关于媒介、基础设施、数字化、以及广义的现代性体验的跨学科活动。
教学简介
· 研究生教学
o “跨文化传播研究”(贵州大学)
o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贵州大学)
· 本科课程教学:
o “公共演讲” (美国明尼苏达的大学人文学院)
o “论证分析” (美国明尼苏达的大学人文学院)
o “媒介素养” (美国明尼苏达的大学人文学院)
o “批判媒介研究” (美国明尼苏达的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
电子邮件:liuzy@gzu.edu.cn
通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