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2025-11
近日,我院新闻系原主任殷志老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谢六逸新闻著述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对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传播、新闻教育方面的著述做了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与校注,是我院在中国新闻史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献资源。谢六逸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教授,创立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著述之广泛,涵盖域外文学文艺翻译、文艺理论研究、文学创作、杂文随笔和新闻理论、时事评论与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谢六逸先生曾在上个世纪40年代,受聘为国立贵州大学教授,讲授新闻学课程。殷志老师带领团队通过开展扎实的文本研究工作,系统整理了深埋于故纸堆和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历史档案中的谢六逸新闻著述。以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处获取的原初版本影印本、复印本等为底本,其他重印或再版的文本为参证文本。此外,还有部分或是谢六逸先生接受记者访谈,或以其为报导对象,且与他的新闻论述和新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相关文献。该书不仅为系统研究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提供了原始文献,还为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一审:张健二审:
2025-11
11月17日,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沙龙会,围绕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展开专题交流与研讨。会议由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主持,杨逐原教授、荆华教授作分享。会上,杨逐原围绕“选题是申报成败关键”进行深入分享,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表示,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核心在于选题质量,选题既要“顶天”,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与学术前沿,又要“立地”,回应现实问题、扎根社会土壤,实现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统一。他建议,不仅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国家话语体系与时代议题,还应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区域优势,特别是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非遗特色等方向进行思考。荆华以自己成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书为例,分享了自己撰写申报书的相关经验。她坦言,业界关注更快速的问题呈现与结果触达,而学术研究则强调科学规范、理论逻辑与方法论支撑,二者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别。学术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唐娟表示,本次沙龙旨在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学院
2025-11
为精准掌握学院教学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2025年11月6日中午,传媒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暨“书记院长与我面对面”交流会,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张成霞、学院党委书记康莉、副院长唐娟、副处级组织员赵栋昌出席,新闻系主任张波,播音主持与视听传播系主任孙劲松,院级教学督导组成员吴妍、张晶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唐娟主持。学院教学督导组汇报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有关情况。目前学院课堂运行和学生到课听课状况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个别课堂存在前三排人少、学生到课率不高情况,并针对性提出后续改进调整意见。学生代表现场就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大四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学在贵大”APP使用、跨学科课程开设、研究生学业规划、实验设备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张波表示,研究生课程将把展示环节转为互动交流模式,并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学术生涯经验;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本科生培养方案;学院将面向学生开展选课指导,避免所选课程分布不均的情况。孙劲松介绍了新老版本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衔接的相关情况,建议新生主动选
2025-10
10月24日上午,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课程“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讲座在韵正楼320-1教室开讲,贵州日报报刊社高级编辑李缨以《从〈黔边行〉到〈新黔边行〉——融媒体守正创新典型案例解析》为题,分享《新黔边行》的策划构思、方案制定与稿件编审等新闻创作背后的故事。新闻学专业2023级、2024级60余名本科生参加讲座。2020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大型新闻专题栏目《新黔边行》,受到业界及读者的广泛好评,是贵州新闻界近年来最为典型的融媒体产品案例之一。作为《新黔边行》的策划人,李缨用“跨越三十五年的一场时空对话”“新时代黔行三部曲的水到渠成”“《新黔边行》后续效应持续中”“新闻行业可以了解再多一点点”四部分内容,讲述《新黔边行》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故事,同时也揭晓《新黔边行》守正创新的成功之道。李缨谈到,在融媒体时代,一个优秀的新闻人须拥抱新事物、新思维,敏于创新,但同时还须守正,守正道正气,守文化之正,守传统之正,守职业之正。媒体要深度融合,必须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守正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守住本源,正道,创新才有出处和根基。行稳方能致远。
2025-10
传媒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例会2025年10月21日下午,传媒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例会在韵正楼 323 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院长唐娟主持,校党委副处级组织员赵栋昌出席。新闻学专业教研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研室、教学科研科、学院教学督导组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安排部署了学科竞赛、教研活动、虚拟教研室建设、微专业建设及期中教学检查等有关工作。学院教学督导组从课堂教学、教学资料、教师授课规范等方面通报了本学期教学督导情况。本学期开学教学检查中,教师上课检查覆盖率100%,教师无迟到早退,教学环节合理、教学媒体运用充分;学生出勤率达99.3%,学风良好、互动积极,教材发放到位,教学设施运转正常。但存在部分毕业班学生上课迟到、缺旷现象。各教研室汇报了近期工作安排。各教研室均已按照学校要求制定教研计划,陆续推进教学经验交流、课程思政研讨、公开课示范等活动。今年以来,学院师生陆续在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好创意暨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各教研室将积极配合“文化产业”微专业“新媒体传播”方向的教学工作。教学科研科从开课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设置、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