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大学传媒学院
2024-10
10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系主任刘海龙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贵州大学慎思楼情景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人民网原总编辑余清楚主持。讲座伊始,刘海龙教授重点强调了“知识生产”这一议题的重要性。他引用了光明日报理论版归纳的202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问题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范式变革”,并结合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在《作为知识的新闻:知识社会学的一章》中的论述,指出“知识”本身是传播学的重要抓手,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接着,对人工智能本身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读。刘海龙教授围绕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智人之上》一书谈论了存在于计算机间的现实导致的偏见与AI幻觉问题,并通过列举一系列具体事件,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多方面负面影响。针对人工智能是主体还是媒介的问题,刘海龙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目前的人工智能我还是把它看作媒介,它离这个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成为主体。当跨过这个临界值的时候,当它不依赖人类的数据、知识的时候,人工智能就可能具有主
2024-10
为积极推进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10月25日下午,传媒学院在韵正楼323会议室召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启动会暨选题论证会。会议邀请到人民网原总编辑、我院特聘教授余清楚,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兰东兴,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许峰以及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教授周乐欣四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主持会议。 唐娟简单介绍了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前期的申报动员情况。拟申报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7位教师向专家介绍了自己的选题方向与思路。与会专家对老师们的选题逐一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专家们指出,选题应立足研究基础,把握政策导向,具备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避免宽泛和陈旧。教师刘子瑜在分享选题 专家们还对近两年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作了分析。指出国际传播、人工智能、网络治理等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建议学院教师立足贵州特色文化和本土实践,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多思考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选题。兰东兴教授为与会教师作指导 周乐欣副处长表示,人文社科处将为老师们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项目申报服务支撑,努力提升申报书质量,力争明年国家
2024-10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我院副院长唐娟,2024年部校共建研究项目“西部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发展状况研究”负责人陈玥副教授、科研秘书王少青赴山西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开展调研。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均为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在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学院院长庞慧敏、副院长梁红艳介绍了该院在人才引进、互聘交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经验。在山西传媒学院,副校长郭卫东介绍了该校基本情况与人才培养特色。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伟、院长温建梅介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情况。唐娟一行还参观了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和山西传媒博物馆,详细了解传媒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方面的情况。此次调研帮助课题组深入了解了山西省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文字、摄影 王少青
2024-10
第三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年9月21日,第三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课题组主办,贵州大学传媒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承办,本届研讨会以“党报党刊与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和学术期刊的5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唐娟主持开幕式。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应武致辞。陈应武指出,做好党报党刊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总结百年党报党刊发展的成功历史经验及其在党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探寻其对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作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者自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主要途径。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用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的高端平台,共同推动百年党报党刊研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党报党刊史(多卷本)”首席专家林绪武致辞。林绪武表示,“中
2024-10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论坛在贵阳举行2024年10月18日,由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贵州大学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在贵阳学院举行。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州日报报刊社等国内外高校、媒体的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此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主持开幕式。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福菓教授致辞。赵福菓指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同样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衡的国际传播新格局,推动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福菓教授致辞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路径和效果”“中国文学的海外研究与教学”“国际传播的地方实践”等议题作了主题报告。泰国研究中心郭光明副教授主持学术交流环节。贵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翁泽仁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作主题发言。翁泽仁教授首先总结了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面临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